新闻中心

    NEWS

  •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
  • 电话:+86-0000-00000
  • QQ:987654321
  • 邮箱:987654321@qq.com
  • 联系人:王小姐

新视野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时间:2024-07-16 13:30:12  来源:  作者: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创新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迫切需要更好地发挥科技创新“增量器”作用,将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充分融入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各领域各环节,找准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新模式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全面提质产业体系,不断优化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培养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既要着眼于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大势,也要着眼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需求,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瞄准世界产业优势制高点,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的作用,紧紧围绕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关键技术,布局补短板和锻长板并重的创新链,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链创新链的整体效能,从而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与提高国际竞争优势提供强大支撑。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在于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

  创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多个区域调研指导地方工作中,反复强调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所发挥的重要作用。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推动东北全面振兴,根基在实体经济,关键在科技创新,方向是产业升级。要牢牢扭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在巩固存量、拓展增量、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上下功夫。202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上强调,要更加重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202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座谈会上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因地制宜发展新兴产业,加快西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努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深化东中西部科技创新合作,建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断,是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指导和根本遵循。我国具有全球最大的制造业规模,相关技术与人才储备为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只有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一起抓,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创新和优化升级,才能从根本上推动制造业产业模式和产业结构的变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创新的基础。通过新技术的研发,并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不仅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还将推动产业链不断由中低端向中高端跃迁。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兴领域,同样源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核心。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落脚点,产业作为创新的重要载体,可以将创新科技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只有推动产业创新与科技创新同步融合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出科技创新“增量器”的作用。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中,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紧密联动、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还能引领整个产业结构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重大意义。第一,有助于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速度,使新技术、新工艺能够迅速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从而提高生产质量和效率。第二,有助于推动产业链的升级和优化,通过引入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进而提升整个产业体系的核心竞争力。第三,有助于促进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和新优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产业的持续变革,以创新融合促进高质量发展,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未来,这种深度融合将呈现出以下趋势:一方面使创新链条更加紧密,科研与产业之间的界限将逐渐模糊,从研发到生产,从人才培育到团队合作都将呈现融合趋势。另一方面,不同领域的技术和产业将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同国家的科技和产业交流将更加频繁,跨界跨境融合发展成为常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有望见证更多颠覆性的科技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迈向一个更加高质、高效的新发展水平。

  协同发力,打通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堵点卡点

  实践中,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还存在着一系列堵点卡点,部分领域和企业重产值轻研发,导致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还没有形成,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支撑体系尚不完善,导致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关联还不够充分,创新链和产业链衔接还不够紧密,科技成果转化还不够及时,需要特别关注和重视。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脱节,导致科技创新成果难以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从而影响科技创新的效益,这不仅浪费了科技资源,也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例如技术与市场的脱节。尽管科技创新成果丰硕,但部分科技成果本身并未真正解决产业与市场中的痛点问题,供需联动十分有限,导致部分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存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再如,两者的协同创新机制尚不完善,各方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导致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融合不够深入,使得产业在面对技术进步时,难以迅速作出反应和调整,制约了产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资源配置的不合理机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规模和速度。技术、人才、设备、资金等资源在各方之间的分配不均,导致一些具有潜力的创新项目难以得到足够的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现实中往往存在资金不足的情况,政府、企业和社会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中的投入比例和方式需要优化。由于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激励机制不健全等原因,导致现实中存在人才短缺和流失现象,使得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缺乏持续的动力。另外,政策环境、创新平台、创新服务等创新生态体系尚不完善,使得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缺乏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因此,一方面科技创新要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另一方面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必须破除堵点卡点障碍,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促进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长效机制

  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实现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方法。例如加强重大科技攻关,增强产业创新发展的技术支撑能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积极培养引进用好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上下游紧密合作的创新联合体,促进产学研用融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紧盯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加大科研投入和支持保护力度。通过科技创新的投入进一步为产业赋能,不断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仅靠政府的力量推动,要充分利用多种社会力量协同推进,这就需要创新机制以形成各级政府、多种类型企业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等多个行为主体各司其职、合作共赢的局面。围绕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和农业强国等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政府应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同时,应更加重视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保障,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完善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打击侵权行为,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将科技创新成果第一时间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提高科技创新成果应用率和转化率,扎实推动产业创新。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优先布局需要补链强链的关键环节,提高技术的自主可控能力,建立从技术到产业应用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政府引导下,形成全社会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共识和行动。首先,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提升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其次,要加强产业创新,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研发和产业升级的投入,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方向发展,提升整个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同时,打通高校科研与产业应用堵点,建立健全产学研用结合机制,促进科技成果向产业转移,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从而实现先进产业链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创新要素和创新资源的配置,加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高效衔接。政府应加强对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衔接的引导和支持,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的对接。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的技术攻关和示范推广,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政府应加强对创新资源的统筹规划和配置,确保资金、人才、设备等资源在各方之间的合理分配。同时,加强对创新项目的评估和筛选,优先支持具有潜力和市场前景的创新项目,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着力强化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顶尖科学家领衔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实现自主可控。要强化企业主体地位,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成长,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培育创新文化,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为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尽展才华创造良好环境。

  做大做强以制造业为基础的新型工业化,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全球化、数字化的时代,制造业仍然是国家竞争的关键领域,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在科技攻关、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驱动等方面继续努力,还要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升创新能力,促进产业与金融、科技、人才等多要素的深度融合。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保障劳动者权益,推动绿色生产,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国家在引导和支持新型工业化过程中,要保持宏观政策取向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形成国家、企业和市场三方合力,通过引导进一步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的整体竞争力和稳定性。此外,还应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多元化的供应链体系,降低对特定国家或地区的依赖程度,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抗风险能力和安全水平,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更为显著的成果。【徐晓明,作者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科研部中心研究室副主任】 

电话:+86-0000-00000
邮箱:987654321@qq.com
地址:广东省揭阳市
Copyright © www.yaxin221.com 最新登录 版权所有 粤ICP备11111111号